AS-BCST Logo

中心簡介

    在過去50年,台灣農業充分發揮傳統生產技術,成為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幕後功臣。農業不僅讓國內能夠自給自足,還提供了國際技術支援。然而,展望21世紀,台灣農業將面臨多項嚴峻挑戰,如有限的農地面積、高昂的人工費用、能源不足、普遍動植物病蟲害、土壤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加入WTO後,農產品市場的開放讓農業面對新的挑戰。

    因此,台灣的農業需要積極轉型以應對國際競爭,確保糧食安全和環境永續發展。這個轉型應該借助新興生物技術學來推動策略性整合的研究計畫,以突破目前農業發展的困境。許多先進國家已經成功地將生物技術應用於農業和相關產業,台灣應該特別重視這方面的經驗,尤其考慮到台灣人口稠密、畜牧業和農作物種植集中以及有限的耕地面積等特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農生中心)於2006年在中央研究院南港院區正式成立。農生中心的使命是利用新興生物科技為產業服務並回饋社會。然而,南港院區缺乏足夠的中下游應用生物科技研究設施,如溫室、實驗田和中間量產工廠,這影響了該中心將上游基礎創新生物科技研發成果實際應用於產業界的能力。為了促進國家產官學研界之合作,平衡台灣區域發展,有必要在台灣南部尋找合適的地點和合作夥伴來建立生物科技實驗中心。

    台灣南部氣候良好,有亞洲蔬菜中心、農業改良場、畜產試驗所、水稻、花卉、水果、蔬菜等產業專區,以及數個設有生技相關科系的公私立大學,這些都可以與中研院進行技術和市場資訊交流、共同訓練研發人才,以及提供田間試驗場所。因此,中央研究院於2004年成立南部生物技術計畫中心,並開始進駐位於台南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2006年植物溫室啟用。2008年更名為南部生物技術中心,並於2010年遷入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的南瀛生技研發大樓。而後為配合中研院南部新院區的發展,南部生物技術中心於2014年併入農業生物科技中心,並於2021年搬遷至台南市歸仁區的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第一研究大樓,成為南部院區首個進駐的研究單位。

    目前農生中心擁有二十二位研究人員和六位研究技師,其中有八位研究人員和三位研究技師服務於南部生物技術中心。南部生物技術中心致力於提昇臺灣農業生技層次及推動整體生物科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研究重點包括農業基因體研究、功能性小分子研究、及轉譯農學應用三個面向。首先結合生物資訊和大數據分析來開拓作物基因體學的研發領域。再藉由高端質譜分析平台,進行作物的化學型分析及功能性小分子的探索。結合深度學習的演算平台和精進辨識植物影像的表現型分析,以及作物基因型分析數據,可以進一步達成預測表現型分析結果,以期節省鑑定與田野分析之成本,並推動在農業上精準種植之目標。我們也深入作物病原基因體、致病機制和反制作用等基礎研究,發展重要糧食和觀賞作物種植所需之生物技術。為了達成這些目標,南部生物技術中心設置有基因原位雜合與蘭花基因轉殖平台、生物資訊分析平台、表現型分析平台、溫室核心設施、質譜核心設施、以及育成中心。

    此外,南部生物技術中心也致力於推動農業後盾的發展,並推動海內外各級人才的延攬,為未來農業提供重要支持。該中心積極與中南部各大專院校合作,加強研究人員合聘關係及共同指導碩博士研究生。同時,中心也提供大專生暑期培訓和校外實習的機會,共同培養科研種子尖兵。

 

南部生物技術中心簡介 (PDF Download)

 

 

(南院區空拍照由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提供)